从新四军第四师到第二师的开国将军——萧望东(上)

发布日期:2024-12-18 02:59    点击次数:130

萧望东将军

萧望东(1910—1989)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军区第一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中顾委委员,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委员。1989年逝世。

萧望东将军,1910年8月25日生于江西省吉安县(今吉安市)西区淡江村一户贫农家庭。原名萧惠存,曾用名萧克。4岁时父亲萧开楚因贫病交加去世,母亲刘足媛靠纺纱、缝衣、打短工维持全家生活。萧望东自小帮母亲做杂活。9岁时,本村教私塾的堂叔看其聪明好学,免收学费让其入学就读。读了4年私塾后,因家境更加困难,不得不到吉安城一家名叫“可以兴”的杂货店当学徒。1925年下半年,到一家名为“益和”的商店当学徒。

1926年秋,萧望东(左)在吉安当学徒时留影。

1926年7月北伐军占领吉安后,萧望东参加了由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中的学徒联合会,被推选为小组长。1927年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老板开除。回乡后,他参加秘密革命活动。11月,用萧克的名字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4月淡江村发生农民暴动,不久失败。萧望东因此时在吉安城担任秘密交通员,未参加暴动,但自此同组织失掉联系。

1929年5月,萧望东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中共吉安县西区组织部的萧会云,萧会云用药水写了一封信,介绍他到吉安东南东固一带寻找红军。7月,萧望东在东固附近找到了红军江西独立第二、第四团合办的教导队,入教导队学习。10多天后,转入中国共产党,任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11月,随教导队参加攻打吉安城战斗。12月毕业后,被推荐任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刘士奇秘书。其后,奉调任纯化区革命委员会青年部秘书长和共青团吉安县西区区委书记。这时,萧望东到彭德怀的红五军要回了5支枪和部分弹药,成立一支小游击队,由他任队长。1930年5月,萧望东入赣西南团校、党校学习。毕业后,任红三军第九纵队第七支队秘书兼宣传队队长。他先后参加了攻打南昌、文家市、长沙等战斗。9月,任红三军第九纵队特务连政委、第九师特务连政委。11月,萧望东被错打成“AB团”分子,幸而第九师师长徐彦刚发现后,说“他不是‘AB’团,我负责担保”,才得以幸免于难。随后参加中央苏区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任红三军第九师第二十六团二连政委。1932年1月,任第九师军士教导队政委兼直属政治处主任。10月,任红三军教导大队政委。带领教导大队除培训干部外,还担负红一方面军总部及直属单位的警卫任务。1933年1月,任红一军团教导师二队政委。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后,红一军团为使部队尽快掌握在作战中缴获的轻机关枪使用技术,临时成立机枪训练队,由萧望东任政委。1934年4月,萧望东任红一军团无线电队政委。他帮助从国民党军解放过来的无线电队长海风阁提高政治觉悟,介绍海风阁加入中国共产党,调动了无线电队全体人员革命积极性,在反“围剿”作战中圆满完成通信联络任务。6月,任红一军团野战医院政委。长征前,任军团卫生部政委。

1930年10月,萧望东(右)率领连队参加攻克吉安城战斗后与战友留影。

1934年10月,萧望东参加长征。途中,他把自己的马让给重伤员骑,口粮让给伤病员吃,自己却由于挨饿受冻,多次昏倒在路旁。9月,到达甘南哈达铺时,在卫生部休养的第三团参谋长在通过腊子口时逃跑了,为此萧望东受到军团领导批评,解除政委职务,改任军团政治部民运部干事,直到红一方面军10月中旬结束长征。

到达陕北后,萧望东任中共宜韩工委书记兼独立营政委,同时指挥三支游击队,很快打开局面,受到军团领导嘉奖。不久,独立营编入红军主力部队后,他调任第一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1936年2月红军东征后,萧望东任由农民起义新组建的山西河东游击支队政委,兼中共山西河东工委书记。5月初红军主力回师陕北后,游击支队与红军主力失掉联系,在国民党军反复“围剿”中被打散,他和副支队长涂则生及排长南培贤等突出重围,辗转坚持数月,终因势单力薄,被迫于10月偷渡黄河到达红二十九军军部驻地,通过该军电台向中央报告,中央复电要他去保安军委总部报到。11月底,萧望东当选军委直属队总支部书记。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他受总政治部派遣带一个工作组,去延安负责接收并处理留在延安的800余名民团部队,顺利完成任务。1937年2月,萧望东入抗大第二期学习,任二队党支部书记。期间,因同学中有同名者(即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萧克),经组织批准改名为萧望东,寓意将为实现东进抗日而努力奋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几天学习快要结业,萧望东突然接到通知:中央军委决定其和郑位三、张体学、程启文等一起,去鄂豫皖边区红二十八军工作,任红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临行前,毛泽东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接见他们时,指着萧望东对郑、张、程三位说:“他和我一道走了两万五千里,才同你们和陕北红军会合。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剩下这批同志,党中央才在陕北建立了全国的大本营,这真是不容易啊!”又说:“这次请你们四位同志来,就是派你们到鄂豫皖边区,找到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同志。你们四人先去,中央随后再派一些干部去。”接着,指着郑位三和萧望东说:“你们两位为党中央的代表,由你们向他们传达党中央有关抗日的主张和指示。”并就到红二十八军后如何开展工作,作了许多具体指示。9月上旬,他们先后到达红二十八军驻地七里坪。萧望东同郑位三一起,向坚持鄂豫皖边区游击战争的高敬亭和红二十八军指战员转达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亲切问候,传达红二十八军应整编为抗日武装等指示。随后,萧望东同从中央派来的第二批干部一起,帮助扩大队伍,组织整训部队。12月下旬,项英代表中央确定将红二十八军和鄂豫皖边区红军游击队能集中的3100余人编组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明确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整编中,萧望东全力协助高敬亭对部队进行整训和动员,工作取得了进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1938年2月下旬,萧望东随到七里坪找高敬亭研究解决问题的叶剑英回到武汉休息。5月,在武汉长江局等待分配工作时,萧望东遇到了在陕北相识的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和新四军竹沟办事处参谋长张震,他们力促其到河南工作,获得长江局批准。

1938年7月,遵照河南省委决定,萧望东以大队长兼政委身份,率领由新四军竹沟办事处特务连70多人编成的抗日先遣大队挺进豫东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两三个月时间,先遣大队即发展到300余人,成为豫东敌后抗战有名的“萧大队”。10月,与彭雪枫率领的300余人在西华县杜岗会合,编成为新四军游击支队,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在协助彭雪枫进行部队建设过程中,他把红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带到这支新部队,建设政治机关、建立政治工作制度,逐步配齐各级政治工作干部。在抓政治工作过程中,萧望东十分重视三项工作。一是将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连队。提出“面向连队,面向群众”,建议从机关抽干部充实基层,得到彭雪枫、吴芝圃、张震等领导赞同支持,使连队配齐了政治指导员、文化教员、司务长。二是办《拂晓报》,把《拂晓报》作为开展政治工作的重要工具,亲自挑选报社工作人员,经常与编辑、记者一起研究报道方针和重点内容,亲自审阅重要文章,有时还参与版面和印刷调配。《拂晓报》内容充实形式活泼,深受干部战士欢迎,在国内外很有影响,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人为之题词,还作为一张难得的中国敌后报纸,展现在法国举办的“万国新闻报纸博览会”。三是建立拂晓剧团。组织剧团演出歌剧、戏剧等节目,歌颂抗日杀敌英雄事迹,宣传抗日根据地军民鱼水情谊,在部队和群众中具有强烈影响。《拂晓报》、拂晓剧团和后来组建的骑兵团,深受彭雪枫喜爱,被称为彭雪枫的“三宝”。1939年1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奉命改为新四军第六支队,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7月,任八路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整编,八路军第四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四师,萧望东任第四师政治部主任。9月,受第四师领导委托,前往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汇报、请示工作,他在与陈毅接触中,一起探讨如何利用蒋、日、伪矛盾开展对敌工作,以及基层政治工作怎样进一步做好等问题,深受启发教育。按照陈毅要求,于1942年5月15日在新四军第四师《军事杂志》上发表文章,强调政治工作要保证军事技术的提高,“部队军事技术好,即政治工作做得好,政治工作做得好,那么军事工作也一定坚强”。还强调政治工作连续性,使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情绪。

1940年,新四军第六支队部分领导同志在一起。左起:萧望东、邱会作、黎同新、赖毅、张震。

1942年7月,萧望东奉调新四军第二师任政治部主任。到达第二师,经月余调查之后,他主持召开连队政治工作会议,作了《关于连队政治工作的一些问题》报告,报告联系实际紧密针对性强,会后印成小册子下发部队,供连队政治干部学习。1943年初,萧望东任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因淮南分为津浦路东、路西两个部分,根据淮南区委和第二师兼淮南军区首长指示,萧望东选派得力干部去加强铁路工委和铁路便衣大队,在明光到浦口之间铁路沿线展开工作,争取和瓦解伪军,从而使东西交通畅通无阻,首长、机关及部队过路安全无恙。1944年春,日伪军准备“扫荡”淮南津浦路东抗日根据地,萧望东奉组织命令保护在路东的陈毅夫人张茜和孩子,考虑到敌人抽兵路东路西地区将会相对平静,便确定护送张茜和两个孩子去路西地区,经周密安排,他把自己的骡子让给张茜骑,找了一个挑夫将昊苏和丹淮用箩筐挑着,安全转移到路西抗日根据地。后来当陈毅返回华东地区时,就此事对其深表谢意。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